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大家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要点,大伙是否都习惯性的看重?要点是常识中的最小单位,有时也叫“考试知识点”。
1.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一
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假如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大家概念v=s/t为物体在这期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期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方)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期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二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可以正确理解。比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不同: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地方变化,用由初地方到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通常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运动图像的意思和应用
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常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意思: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知道图象斜率的意思: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三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地方。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4.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四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5.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五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是状况量,加速度是性水平,速度改变量是过程量。
6.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六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容易见到单位还有min,h。
3.一般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可以完全确定物体地方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七
1、受力剖析:
要依据力的定义,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况着手,其常规如下:
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剖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况,不然势必是多力或漏力;
合力或分力不可以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剖析时,只剖析这一整体以外的物体对整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用途力。
隔离法:就是把要剖析的物体从有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剖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有哪些用途力。
办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面用途时,应用整体剖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有哪些用途;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有哪些用途时,要应用隔离剖析法,这个时候原整体中相互用途的内力就会变为每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剖析物体的受力状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重点,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不是存在,假如存在,则依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每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肯定是无中生有些,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可以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来
易错现象:
1.不可以正确断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可以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剖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8.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八
弹力:
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可以超越弹性限度。
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通常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况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9.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九
牛顿第肯定律:
内容:所有物体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
理解:
①它说明了所有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水平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而不是保持运动是什么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可以由实质的实验来验证。
10.物理高中一年级必学一复习要点 篇十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有哪些用途。
⑴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有哪些用途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点:力的大小、方向、用途点。
3、力用途于物体产生的两个用途成效。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况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根据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根据力有哪些用途成效命名:拉力、推力、重压、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